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6节

高长松:“……”

只见他双手扯信,信纸都给他扯得皱巴巴的。

高长松:羞耻啊!实在是太羞耻了!

他深感自己是脸皮不够厚,这夸奖落在他身上,真是连脚趾头都在抠地。

偏生钟离珺还凑过去,发自内心地喟叹:“不愧是十二郎,卓有远见。”

高长松虚弱地呻吟:别、别说了……

无论如何,魃宥信写来了,那高长松就得回信,他跟钟离珺问了一下,看他认不认识经常往返东胜神洲与大唐两地的人。

他猜有,钟离珺也说有,这就好办了,只要委托人先带到长安,再交给下一人即可。

高长松写这信肯定是要打草稿的,他琢磨着先打个腹稿。

首先,肯定要花一定篇幅来表示魃宥真的是谬赞了,他只是普通一男子,其次,他可以对《牡丹亭》的改编提出点宝贵的建议,哎,就是音律方面比较难表达,要不然他去镇上找位善音律的,他自己哼哼,让对方翻译成宫商角徵羽?

理论上读书人什么都要略懂,可这古代七音,高长松是真的不懂。

之后还有什么要说的?

高长松想,为了高玉兰的未来,肯定要腆着脸求教升学问题,如果能提前引荐一下名师,那可实在是太好了。

那自己能拿出什么以作回报呢?

论对胃口,肯定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。

高长松回忆,四大名著不要想了,他只能想起故事梗概,没那文笔,说出内核就是糟蹋,他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短篇上。

此刻高长松梦回高考,什么“四大唐传奇”“四大元曲”在他脑海中轮番划过。

奇怪,唐代有传奇,元代有元曲,明代有小说。

说起宋代,只能想起宋词,可宋词跟唐诗一样都短得不能再短,高长松实在做不到仿宋词。那偏向散文的长文体,难道宋代没有吗?

他苦思冥想许久,只想到了杂记、笔记文,最多加个游记,什么《小石潭记》《世说新语》《岳阳楼记》等等。

好吧,可能宋代人喜欢看民间表演,文字上的故事还停留在唐代传奇与志怪的延伸。

哎,其实唐传奇也蛮无聊的,基本上就是小故事合集,唯一一个拥有姓名的是《虬髯客传》。

高长松沉默,说实在的,他觉得比起这种野心家扶植命定之主李世民上位的故事,他宁愿看看什么《杜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